[日常理財] 10年之後 中國啥東西最便宜&最貴


有篇文章在網上流傳,標題是《10年後,最便宜的是房子》,該文深受未置業、想置業的年輕人的追捧,覺得非常解氣。但實際情況將如何?10年後最便宜的會是房子嗎?
當然未必,因為房子和房子大不相同,不同城市,不同地段的房子,未來的命運將大相徑庭。但“10年後,什麼東西最便宜”,是一個非常好的話題,我也來湊一下熱鬧。
1、現金?
2014年的100元人民幣,購買力是2004年時候的幾分之一?去麥當勞,買到的東西也許差不了多少,但買房子、雇保姆、看病,孩子上培訓班,差別就大了。2004年的時候,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,目前要3500到4000元;好地段差一點的小區,新房子當年是6000元一平米,現在至少要3.5萬了。
目前M2增速是13%,社會財富年增值官方數據是7%(GDP),扣除地方虛報的水分也許只有6%左右,13%-6%=7%,這大概就是中國的真實通脹率。100元錢,連續乘以10個93%,就是10年後的購買力,你算出來了嗎?相當於今天的48.4元。
這種計算的前提,是不爆發經濟危機。我們知道,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,中國執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,2009年M2增長為27.7%(當年GDP增長8.7%),也就是說這一年的真實通脹率大約是19%,現金的購買力理論上一年就打了個8折。而這樣的年份,正是綠城地產宋衛平這種“賭徒”,從崩潰邊緣翻盤大賺,成為超級富豪的年份。我們的錢,就這樣聚集到了富商的手裡。
所以,持有大量現金是非常危險的。即便你存余額寶,做銀行理財產品,也低於7%的年收益,相對於7%左右的真實通脹率,你的財富還是貶值。資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,達到10%年收益,但如果借錢的企業破產了呢?這個風險顯然非常高。
2、房子?
10年 後,有些房子肯定很慘,比如人口嚴重流失的中西部中小城市,建設在郊區、新區的房子,以及三流景點附近的所謂旅游地產。這些房子租不出去,賣不出去,只能 每月繳納管理費和房產稅。由於空置率太高,業主普遍拖欠物業費,最終物業公司撤離,成為小偷、拾荒者匯聚的地方,門窗沒有了,家具被偷了。最後的最後,淪 為養豬場,或者拆除賣廢品。(本文作者:劉曉博;來源:微信號“天天說錢”)


分享: |
注: |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|